无线充电方案设计

服务热线:
18520818530

~留言~

热门关键词: IP6808 IP5561 IP6809 IP6821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无线新闻 > 应用案例 >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标准

咨询热线

18520818530

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标准

返回列表 来源:无线充方案 发布日期: 2025-08-07

无线充电技术正逐渐成为智能设备领域的标配,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,尤其是充电过程中金属异物(如钥匙、硬币等)引发的过热风险。如何通过标准化检测确保安全性?以下从技术规范、测试方法及行业实践展开分析。

异物检测的核心标准:IEC 62368-2018的硬性要求

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发布的62368-2018标准是当前无线充电安全性的基石。该标准明确要求对三类典型金属异物进行温升测试:钢盘、铝环和铝片,模拟日常可能掉入充电区域的物品。例如,测试需在20~30℃的室温环境下,将无线发射器与这些异物接触,记录其温度变化是否超出安全阈值。这一过程类似于“压力测试”,通过极端条件验证设备在意外情况下的稳定性。配套使用的OMGEA热电偶则像“温度传感器”,精确捕捉细微温升。

从兼容性到电磁安全:多维度检测框架

仅关注异物温升并不足够。行业标准如T/NDAS 14-2020和DB44/T 2099.9-2018要求测试兼容性、电磁兼容性(EMC)及电气安全。例如,充电器需通过过压、过流保护测试,避免因异物引发短路时损坏设备或伤及用户。电磁辐射方面,虽部分低功率设备无需无线电执照,但仍需符合国家标准,如同“隐形护栏”限制电磁场强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IEC 63254:2022进一步规范了设备间无线充电(D2DWC)的接口管理,确保多设备场景下的协同安全。

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标准

测试方法的科学性与场景化

实际检测中,需模拟真实使用环境。以钢盘测试为例,其导热性类似于硬币,放置在发射器中心时会形成局部热点;铝环则模拟金属环状物(如钥匙扣)的涡流效应。这种“角色扮演”式测试能覆盖大多数风险场景。此外,移动终端行业标准《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装置第1部分:安全性》强调长期使用的可靠性,要求重复测试异物温升的累积影响。

技术演进: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检测

最新专利显示,异物检测技术正从依赖温度监测转向主动识别。例如,通过高频信号扫描充电区域,分析反射波判断异物存在,类似“雷达探物”。这种预充电阶段的干预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。结合传统温升测试,形成“预防+应急”的双重保障体系。

未来展望:标准化与创新的平衡

随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高压场景普及,标准需持续迭代。例如,DB37/T 3715-2019已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电磁骚扰提出测量规范,未来或扩展至异物检测领域。用户在选择无线充电产品时,可关注是否标注符合IEC 62368或国内行业标准,如同查看“安全认证标签”。

本文标签: 无线 充电

热品推荐 / Hot product
诺芯盛15W三线圈无线充芯片发射方案设计英集芯IP6809B

诺芯盛15W三线圈无线充芯片发射方案设计IP6809B

诺芯盛科技推出一款15W三线圈无线充芯片发射方案设计,基于英集芯IP6809B无线充SOC芯片打造…
5W无线充电接收方案PCBA板子采用伏达NU1680/NU1680C设计

5W无线充电接收方案采用伏达NU1680/NU1680C设计

诺芯盛提供一款5W无线充电接收方案NU1680,采用伏达NU1680/NU1680C芯片设计,小体积方案应用…
诺芯盛推出一款无线充电一芯双充方案IP6862英集芯15W+15W总功率30W

诺芯盛提供无线充电一芯双充方案IP6862英集芯15W+15W

诺芯盛科技推出一款无线充电一芯双充方案IP6862英集芯15W+15W总功率30W…
酷珀微cp2101无线充芯片用于10W接收端方案QFN40封装

cp2101无线充芯片Soc方案,一款QFN封装稳定输出10W功率

10W无线充接收端方案cp2101无线充芯片,典型应用电路设计结构:CP2101无线充接收芯片+9V充电管理芯片+锂电池包…